香港天氣熱,很多人會選擇喝冷飲,例如凍奶茶等。也有些人會自製冰涼飲品,像是將蘇打水倒入杯中,再加入冰塊和檸檬,就變成一杯清涼解渴的飲料。不過,凍飲雖然好喝,但有些人一喝就會腸胃不適,甚至引發腹瀉,這是為什麼呢?如果真的出現腹瀉,又該怎麼辦呢?
凍飲導致腸胃不適的原因
腸易激綜合症
「腸易激綜合症」主要指腸道功能紊亂,常見症狀包括腹痛、腹瀉和便秘等。確切原因尚不明,有些人的腸道對凍飲中的某些成分敏感,例如奶製品和豆類,這可能引發腸易激綜合症。
凍飲中的食用冰受到污染
一般而言,大部分的餐廳和手搖飲料店在製作凍飲時會使用食用冰。大多數餐廳直接購買食用冰,生產廠家通常會將水源的微生物含量控制在法律要求範圍內,因此正常情況下,問題不大。
然而,除了水源,以下因素也可能影響食用冰的微生物含量,導致冰受到污染:
交叉污染:員工在收銀或處理其他食材後,未徹底清潔雙手、沒戴手套、沒有使用冰鏟就直接接觸食用冰。
包裝破損:運輸過程中包裝破損或運輸時間過長
分裝及儲存容器不乾淨:儲存食用冰的容器如果未有定期清潔,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
包裝污染:環境髒亂導致冰塊包裝受到污染
一般情況下,儲存冰塊的冷凍櫃或雪櫃冷藏室的溫度在-10至-18°C。大多數細菌在4°C或以下會開始減慢甚至停止生長和繁殖。但低溫不能完全殺死細菌,只能抑制它們的生長。當溫度逐漸上升到4°C時,大部分細菌會繼續繁殖,例如李斯特菌和大腸桿菌。
舉個例子,如果食用冰塊被大腸桿菌污染(例如因為員工操作不當或交叉感染),當冰塊放在冷藏櫃(-18°C)時,大腸桿菌會停止生長。然而,當受污染的冰塊放進熱飲中(冰塊的溫度瞬間上升超過4°C)加上大多數飲品含有糖分,這就會為細菌提供充足的養分。而且,細菌會隨著時間加快而繁殖,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。
當一定數量的細菌、病毒進入小花腸道後,它們會快速繁殖,令到腸道紊亂,可能引發急性腸胃炎。急性腸胃炎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瀉、腹痛、噁心和嘔吐。
預防措施
避免光顧無牌攤檔
觀察店內衛生情形,例如店員取用食用冰前是否有清潔雙手、戴好手套或使用冰鏟
減少飲用凍飲
腹瀉或嘔吐的應對
一般而言,經過腹瀉或嘔吐後,大多數細菌和病毒會隨著排泄物和嘔吐物排出,腸道會逐漸恢復正常,不必過於擔心。
但如果出現多次腹瀉和嘔吐而未及時補充水分,可能會導致脫水,症狀包括口乾、皮膚失去彈性、疲倦以及小便變深黃色或沒有小便。若持續嘔吐,應避免進食食物,分次補充水分,並可飲用電解質飲品,以補充因嘔吐和腹瀉而流失的鈉和鉀等電解質。
同時,應避免服用止瀉藥,以免細菌和病毒在腸道內繼續繁殖。如果病情加劇,應盡快尋求醫療幫助。
Comments